第一篇:《美丽的大理(散文、游记)》
美丽的大理
风:下关风,下关一年四季都有大风,有时风力达八级以上。关于下关的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苍山斜阳峰上住着一只白狐狸,她爱上了下关一位白族书生,于是化作人形和书生交往,他们相爱的事被洱海罗荃寺的法师罗荃发现了,他不容他们在一起,便施法将书生打入洱海。狐女为救书生,去南海求救于观音,观音给她六瓶风,让她用瓶中的风将洱海水吹干以救出书生。当狐女带着六瓶风回到下关天生桥时,遭到了罗荃法师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风,于是大风全聚集在天生桥上,故下关风特别大。按科学的解释,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劳山脉的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仅为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行走在天生桥峡谷对着的街道上,大风吹的人站立不住。
花:上关花,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拱卫大理的要塞。在关外花树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树,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润年开13瓣,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花后之果壳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到清代晚期,由于游观的人太多,特别是官府的达官贵人到此赏花,都要当地白族群众招待,人民忍受不了这种白吃负担,于是把上关花坎了。据考证,上关花就是木莲花,此花在大理境内到处都可以见到。
雪:苍山雪,苍山上的积雪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坝子中横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两兄妹为拯救受苦人民,在观音的指引下学法归来,将瘟神都撵到了苍山顶上,让大雪冻死。为了让瘟神永不复生,妹妹还变作雪神,永远镇住苍山上的瘟神,于是苍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而实际上是因为苍山海拔太高,山顶气温低的缘故。
月:洱海月,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边的白族人家都要将木船划到洱海中,欣赏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云彩、月亮和海水相应在一起,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关于洱海月,流传最广的是天宫公主下凡的故事。传说天宫中有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渔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能打到更多的鱼。从此,宝镜就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鱼人,于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观赏。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物之一。1961年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塔映于水中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0代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时为南诏国后期。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
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房屋800多间,佛1万多,耗铜4万多斤,费工70多万人。现存主塔高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三塔中的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相距97米。它们是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的。两塔形制一样,都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间,西三塔却巍然屹立。建国后政府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78年,对其进行大规模维修。这次维修中在千寻塔基座中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其中有一尊金质观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极为珍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价值极高,为中外所瞩目。这此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一道神秘面纱。关于三塔的建筑风格,一般都说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现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这是毫无疑义的。城
古城大理(现大理城)简称榆城,是1982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区之一,位于南诏和大理国都城遗址的东部,始建于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历代屡经修建。大理古城南城门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文物古迹。大理风景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归纳起来可称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大理市的古城有太和城、羊苴咩城,大厘城(今喜洲镇)、龙尾城(今下关)、大理城;古塔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一塔、蛇骨塔、鱼骨塔;古碑有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五华楼碑群,山花碑等。悠久的历史还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物。突出的有南诏国第四、五、六代王皮逻阁、阁罗凤、异牟寻;清平官(宰相)郑回,大理国开国之主段思平、著名画工张胜温;明代诗人、文学家杨黼、杨士云、李元阳;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李燮羲、张耀曾,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杨杰,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周保中等。大理城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分别称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颍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堞,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8条巷。如今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南城楼(1982年重建)。如果说,州府大
理市给人以繁盛喧闹的感觉,,那么大理城则是古朴而幽静,城内流淌着清澈的叮咚溪水,
家家户户养花植树,花果并茂。那隐没在街巷深处的花园茶社是游人憩息佳所,改革开放后私人开设的法国等风味小吃餐馆也是外宾喜爱光临之处。传统的大理石工艺品,摆满街道两侧,任其观赏选购。交通:从下关乘4路、8路公交车,约20分钟即可到达古城,车费1.5元刷公交车卡则1.2(无人售票车)。另外,游客也可乘位于建设路和文化路上的小巴前往,约30分钟可到达古城。游客在大理古城内游览,主要靠步行。
苍山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美丽的苍山洱海苍山,又名点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每座山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苍山景色向来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点苍山顶显得晶莹娴静,不愧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点苍山的云变幻多姿,时而淡如青烟,时而浓似泼墨。在夏秋之交,不时出现玉带似的白云横束在苍翠的山腰,长亘百里,竟日不消,妩媚动人。在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18条溪水,泻于19峰之间,滋润着山麓坝子里的土地,也点缀了苍山的风光。苍山还是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不仅有几十种杜鹃,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绣球似的马缨花等。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南北长40公里,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还有一处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蝴蝶泉。蝴蝶泉的出名与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的描述有关。他写道:“泉上大树,当4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确也有这样的时候,来此聚会的彩蝶多得难以数计,色泽绚丽,如霞如锦。前些年,蝴蝶数目减少,据有关方面考察,主要原因一是当地气候转向干燥,导致蝴蝶迁徙,二是农村大量使用杀虫药物,误伤不少蝴蝶幼虫。不过,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生态平衡的逐渐恢复,加之人们有意识地对蝴蝶采取保护措施,每年聚会的蝴蝶已与日俱增。
蝴蝶泉,在大理城北40公里的苍山云弄峰下。由于长期的山水冲刷,砂石成片,山坡上树木稀少。但当你缓步上坡,行约半里,却见一片绿荫耀眼。走过古朴的石坊,迎面有一块高约3米的大理石碑挺立,碑呈棱形,正面右侧有郭沫若手书“蝴蝶泉”三个大字.左例刻郭老咏蝴蝶泉诗的手迹;碑的背面,书徐霞客游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记。沿林荫小道曲折前行约三四十米,只见古树林立,浓荫蔽天,一方清泉嵌于其间,底铺青石,泉水明澈,常有人掷金属钱币于池中,观其缓缓旋落,阳光从树顶筛下,池底银光闪烁,倍感泉水清例。泉池周围有大理石栏板,泉边一株高大古树横跨泉上,此树因花形似蝶,因此人们称为“蝴蝶树”。每当夏季来临,“蝴蝶树”开花,苍洱之间的蝴蝶成群来此聚汇,翻飞起舞,热闹非常。最奇的是万千彩蝶交尾相衔,倒挂横于泉止的蝴蝶树上,形成无数蝶串,垂至水面,五彩缤纷,蔚为壮观。最盛之期在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所以农历鸡足山游记作文。
四月十五日被定为“蝴蝶会”。为什么万千蝴蝶会聚汇于此,形成如此奇观?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共同的认识是:一、农历四月中旬及此前一段时间,雨尚未到来,蝴蝶泉周围及远近数十里农村,夏收将尽,田园半空,气候炎热。相比之下,蝴蝶泉旁,清凉湿润,草茂花繁,适于蝴蝶生长。二、蝴蝶泉边“蝴蝶树”此时正值花期,花开满树,花形似蝶,且树叶能分泌密汁粘液,蝶喜食用,因此这种树颇能招引蝴蝶前来。
三、这时,适值蝴蝶交尾产卵季节。上述三条因素就使得万千彩蝶汇聚于蝴蝶泉边,首尾相衔,形成千百倒挂于树的蝶串,人来不惊,投石散而复聚的奇特景观。过泉后的圆形门,沿石阶攀登而上,就到新建的六角翘“望诲亭”。登亭远望:鸡足山飞峙,山顶楞严塔隐约可见;山脚挖、双朗等村庄房屋田野依稀可辨;洱水如镜;北面上关,南面喜洲,烟树弥漫;右前江尾村,似一支利剑,插入洱海。这望海亭,确是观“海”的好地方。
洋人街
热闹的洋人街在古城,大理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西起滇藏公路,交博爱,复兴等主要街道。之后,为了适应开放旅游的需要,把大理古城定为开放旅游的主要景点,红山茶宾馆定为涉外宾馆,红山茶宾馆在古城护国路西段,由此,护国路便成为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中西风味店,珠宝店,古董店,扎染店,画廊各行各业随之兴起,铺面林立两侧,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成为中外有名的“大理洋人街”。如今大理古城护国路的名字在外国有些图纸上,早已真称为“洋人街”了。可见大理洋人街已驰名世界,成为外国友人向往的地方和他们旅居大理的温馨家园。
南诏风情岛
南诏风情岛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苍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金地段——洱源县双廊乡境内。该岛四面环水,东靠著名佛教圣地鸡足山,北接石宝山,南连大理,西对苍山洱海,因占据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美誉。它浓缩了大理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尽显南诏、大理两朝六百年的皇都风采
王玉玺整理于2011-11-11北京
第二篇:《《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鸡足山游记作文。重庆大学
课程:地学人文景观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姓名:鄢一先
学号:20124411鸡足山游记作文。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这学期在地学人文景观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我有幸拜读了闻名已久的《徐霞客游记》。开始我只是为了完成论文而机械地阅读,只觉得文字晦涩,记叙也平铺直叙,作为一个理科生实在是难以继续读下去。但在勉强读了几篇游记之后,我渐渐适应了作者的行文风格和当时的语法习惯,开始注意起游记本身来。
说来惭愧,我从前并没有仔细学过地理,对地理人文一类也没有太大兴趣,这也许影响了一些我对于文章的理解,但反过来,这也催生了我对《徐霞客游记》的探索的乐趣。在阅读的时候,我仿佛也与徐霞客一同前行,徜徉在未知的山水间,“以躯命游,以性灵游”。
关于《滇游日记》
在众多游记中,我最感兴趣的当属《滇游日记》,其中记述了许多少数名族的生存状况和名俗风情,读来既增长知识又富于趣味性。徐霞客与丽江的纳西族首领木增的友情也着墨颇多,作为读者的我也仿佛见证了几百年前两位传奇人物之间的交往。据《游记》记载,徐霞客与木增在丽江见面,两人促膝长谈,相见恨晚,徐霞客还应邀为木增的文集撰写序文,之后又修撰了《鸡足山志》,木增仰慕徐霞客学识人品,还请徐霞客为自己的儿子辅导功课。崇祯十三年正月,徐霞客两足俱废,不能行走,木增便派人用轿子护送他到了湖北,后又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回到故乡江阴。
除了与木公的交游,徐霞客在大理对于白族的所见所闻也令我印象深刻。大理白族有传统节日三月街,“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外,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通行场市”。如上记述不仅让我看到几百年前异族节日的盛况,也为民俗历史的研究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关于《粤西游日记》
徐霞客在考察山水自然的同时,表现出的浓郁人文精神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粤西游日记》中,徐霞客与其忠实旅伴静闻的诀别尤其令我动容。静闻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严守戒律,心慈行善,是《游鸡足山游记作文。
记》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他曾在湖南遇到盗贼时为了保全徐霞客的珍贵手记资料,坚持留下与盗贼对峙,恳请盗贼留下佛经和徐霞客的书籍文稿,自己却身受重伤。而当徐霞客一行游至南宁时,静闻由于湘江重伤,已经病弱不堪,难以前行。他躺在崇善寺的病榻上,仍然挂念这鸡足山的游行。他恳求徐霞客留下布鞋茶叶等物,希望自己病好后仍能独自前往鸡足山。徐霞客对他说:“你能起床行走时,我会回来等你一起出发。何必今天一定要拿到这些东西呢?”慧禅也帮着再三开导,静闻还是不能释怀。船行数里之后,徐霞客想到静闻的神情,思虑再三,最后决定将布鞋和茶叶送给静闻。于是,重新回到崇善寺,在日色苍茫之中与静闻永诀。就在徐霞客告别的第二天,静闻就在崇善寺赍志而殁,徐霞客听到消息后,“为其哀悼,终夜不寐”。中间又经历繁多,一年后,徐霞客终于带着静闻的骨殖到达鸡足山,在鸡足山悉檀寺僧侣的帮助下,安葬了静闻的骨殖并为其建塔。我在感心于静闻对于心中理想的执着追求时,也为徐霞客对静闻的真挚情谊而动容。这个发生在几百年前的故事,通过徐霞客那一贯的平铺直述的手法展现在我面前。没有太多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用太多悲壮感怀的嗟叹,只是讲述了一段关于理想,关于友情的旅程。
对所历景色之描绘,最让我动容的莫过《游庐山日记》一篇。全文随作者之脚步,带领我们遍赏庐山风光,于每一处景色,虽着墨不多,却情趣十足,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笔者且行且赏,闲适
随意的心情,旅行之乐趣恰在于此。“其下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庐山飞瀑,浩浩声势,似在耳侧;“四壁万仞,俯视铁船峰,正可飞舄,神仙来去。”奇峰峭壁,触目惊心;“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毓。”幽幽深潭,却又静中有动。一幅时而幽深宁静,时而惊险壮观的山水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而且这幅画卷带着水墨画独有的古朴典雅。未曾有幸到过庐山,然而天地无情,四百载光阴应当不曾给山水留下多少痕迹,只是人事变迁,再游庐山恐无当时风光。作者笔下最让我动容的风景并非山水林木,而是那暮鼓晨钟。作者一路行来,穿插在动人山水间的,是一座又一座山寺,寺今日亦有,然而却多了太多尘世气息,非得是这样隐在深山中,远离尘世间,只凭着向佛之心,作清修之便而建的方能称山寺。有了山寺,这山才有了佛性,无那山寺,这山便只有那粗犷原始的自然美,就像一个绝美之女子,只披了兽皮,羽毛,亦不能说不美,只是没了灵气。作者一路寻寺而行,又访隐士故居,甚至多次与传说的幻境“竹林寺”隔空相望,尽览了庐山壮美的实景,却又不止于实景,隐士仙山,飘渺幻境,庐山之美在幻想中被无限延伸,这样的游山让人歆羡。观如今的访山,只持了相机,一路行车至山顶,在每一处所谓名胜前留影一张,匆匆半日,即心满意足奔赴饭店。这样的游览便是如同把那秀美女子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扒去了,只将那赤裸裸的肉体拿来看,以为可以将她所有的美看个遍,实则已然丢掉了所有可能的美感了。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云南游》云南游
六年十三班孙睿
“云南是个好地方”—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旅游胜地。这里青山绿水,繁花似锦,古松翠柏,奇峰怪石,令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研古镇,苍山,和张家花园。漫步这形如官印,权镇四方的大研古镇,脚下一块块大石头拼成的马路和身边古老的房屋显示了古城的纯真,古朴风貌,清澈的溪水哗哗啦啦的流到每户人家的门前,让人们可时时欣赏泉水的乐音,让杨柳可随意清洗自己的枝条,真可谓是“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杨赛江南”我不禁想起了“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真是一幅天作人合的美丽画面。
我们还去了苍山乘坐感通索道,上可仰望苍山雪峰,下可俯瞰百里洱海,远可眺望鸡足山峦,苍山中有一条奔流的小溪随着我们的缆车欢乐的奔流着。下面岩石陡峭,深壑绿树,泉响鸟鸣,野花探头或如白莲飞瀑,又若明镜镶嵌,真是“溪清觉水浅;路曲疑山深”。坐索道还能看见天龙八部,一颗颗大棋子和绝妙的棋数在雄伟的山峰中显得离奇,神秘。
我们还游览了白族最豪华的私家花园——张家花园。刚刚进去,我惊呆了——这玉树临风、错落有致,脚下踩得是镶了金块块的瓷砖,身边的房子用艳丽的红木精致的刻雕,头上二楼沿着扶手边用普通石
头雕的高雅的座椅让人赞叹不已。张家花园中连洗菜的盆子都是银做的,用来判断有没有毒。这些就更加突出了云南的三雕——木雕、石雕、银雕。另一座院子是用来教育子孙的,墙壁上没有孔子的教诲、老子的哲学,却有着一方一圆的构图,用来告诉子孙后代,做人的规矩,这个墙还有一个用处,是:墙因为白的发亮,所以整天屋子都如白昼一样,这就是白族的智慧。在这个中西结合的人间仙境中,我品味到了像人生一样的三杯茶——一苦、二甜、三回味。
这就是我云南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三个景点,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第四篇:《万仙山游记》啊!十一到了,想念已久的万仙山,我来了!我们先来到了绝壁长廊,这条绝壁长廊是13名壮士开凿,打坏了不计其数把锤子和錾子在绝壁上建出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路。说笑间,我,赵小豹,丁泰薪发现了天池。天池不像往常那样清澈。湖水上还点缀着垃圾,咳,这些大人一点也不知道保护环境。天池旁边有一条阶梯,哥哥们一点也不让着我,争先恐后的往上爬,把我甩在后面。顺着这条阶梯往上走,我们便来到了另一个景点-----崖上人家。到了崖上人家,山上热了起来,无奈间,又累又饿的我们只好停止环游,15个人一一坐在石板上。最倒霉的丁泰薪和赵小豹发酸奶和馍片,吃完东西,我们继续环游。我们在烈日当空的山顶寻找了一个又一个旅馆,可都是因为太贵所离去,终于找到了最好的旅馆。放下了包包,我们继续游玩。我们分别到了喊泉,瑶池,天梯……玩了一天的我们累极了,早早的吃完饭睡觉了,当丁泰薪和赵小豹上厕所的时候,见到了老外,说了一句hallo便走了。
第二天,我们赶路去南坪路上摘了不少山里红。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去了丹分沟,去的时候我们怀着各种心态去,到达丹分沟,我们小孩集体要求买冰糕。吃完冰糕,我们要走了,我心里暗自自喜:我们凯旋归来了!
万仙山太美了,美得让我流连忘返!拜拜,万仙山!!!
第五篇:《瀛湖游记》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了安康旅游,令我难忘的却是那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瀛湖。
那天,我们乘车从宾馆出发。再经历了一个多小时坎坷曲折的山路后,我们终于到达
了瀛湖。我急忙跑上了小桥,朝下望去,啊!瀛湖太美了!我沉醉于这美丽的景色中
你瞧!湖面上骑游艇的人们一会儿起一阵浪花,在湖面上回旋;一会儿又来了一个急
弯。
转眼间,一艘大船已经来接我们了。我们坐上大船,在湖面上遨游。啊,多美的瀛湖,
象一块晶莹透亮的绿宝石。轻柔的浪花拍打着岸边,就像在唱着一曲欢乐的歌。
正当我遐想之际,船却早已驶到一座塔前。我这才明白过来,连忙迫不及待地钻进塔
门,爬上塔顶。极目远眺,瀛湖变成了一张碧绿碧绿晶莹透亮的绿地毯。沐浴着轻柔的海风,
倾听着那曲欢乐的歌-----浪花拍打岸边发出的声音,真是舒服极了。不知不觉,中午已经到
来了,太阳公公照耀下的瀛湖五光十色,更显出瀛湖的迷人魅力。最后,我深情的望了一眼
瀛湖,依依不舍地坐船回去了。
瀛湖,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亿。那里的天特别蓝,水特别清,没有污染。我们也应该保护环境,让西安也变得那样迷人。
第六篇:《临海游记》临海游记
浙江省三门县外国语小学六(4)班叶一帆
昨天,我们一群人去临海玩,玩得可开心了!
我们先来到孔庙,发现门外有人在弄有奖卷,我便上前去,一位阿姨给我一张答卷,我三下五除二就写好了,阿姨见了,说了声谢谢,并将一支牙膏送给我,我连忙答礼道:“不用谢!”然后转身向孔庙走去。
庙里富丽堂皇,庙的正中央,孔子握着令牌,正笑呵呵地看着我们,这神情,透露出了和蔼、平易近人,也透露出了种种哲理。孔子像前有一张红木桌,桌上摆放着各种蔬果:有竹笋、苹果、葡萄……令人眼花缭乱。我对着孔子像真诚地拜了几下,又环视了一会儿,看见了许多古玩:有青铜缶、木鱼等。我忍不住准备要玩玩,不料看到一张价格表,上面写着:击缶三次:10元……我惊得吐了吐舌头,这一切都被小弟看在眼里,小弟拍着手说:“哥哥变小狗了!”我不已为然地应道:“这叫“七十二变,”普通人练不成!”“哈哈哈!”旁边传来了大家爽朗的笑声,庙里也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