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读书笔记

时间:2020-12-14 14:31:59 春节作文

第一篇:《读书笔记摘抄关于春的好词》

读书笔记摘抄关于春的好词

春天早春初春阳春春节春联春雷春季春意春蚕春色春装

新春春光春雨春光春潮春游春播春笋春花春树暮春春景

早春时节早春季节初春时节仲春时节仲春季节阳春时节正当春初已届春残残冬已过冬残春近冬去春来冬尽春来腊尽春回

时当暮春早春三月暮春三月阳春三月烟花三春时当三月春寒时节春寒季节春天渐近春天来临春天降临春令已到春回大地

春归大地春到人间春满人间大地加春天地加春春回地暖天加地转冰雪消融冰融雪消冰消雪化冰消雪融天地回转冰雪融化

雪化冰消万物解冰风和日丽风和日暖风暖日丽日暖风清风清日暖料峭春寒乍暖乍寒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暮春气暖和暖如春

春光融融春日融融春意融融春光溶溶春水盈盈春水淙淙春水湍湍春水潺潺春雨绵绵春草如丝春草繁茂春草发芽春芽破土

春花怒放春花盛开春花万朵春木发枝春大蔚然春树萌芽春树葱茏春树繁茂春阳和煦春光初露春光荡漾春光明媚春光无限

春光万里春光勃发春光艳丽春风送暖春风得意春风和煦春风轻拂春风瑞雪春山如笑春山如黛春意正浓春意甚浓春色怡人

春色迷人春色正浓春江如练春山如妆春和景明春景优美春燕回巢春满人间春露秋霜春种秋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百草萌动

百草权舆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百花盛开百花齐发百鸟争鸣万物照苏万物复苏万物苏醒万物萌生万物蓬发万木竞秀万紫千红

草木知春草木复苏草木新绿草春桃艳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红桃绿柳柳绿花红李白桃红柳绿花香红情绿意绿肥红瘦流水桃花

桃花流水飞花喷绿枝叶纷披寸草春晖绿意盎然绿茵遍地鸟语花香莺舞蝶飞枯木逢春山色返青冬令春行万物生春大雁北归

大地苏醒蛰虫昭苏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朝气逢勃人勤春早梅雪争春莺啼燕语明媚春天遍地皆春满目春光暮春风光

第二篇:《读书笔记--寂静的春天》

读书笔记之《寂静的春天》

“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自制的能力,它将随着毁灭地球而完结。----阿尔伯特·史怀泽

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在扉页中写道,献给人道主义巨擘阿尔伯特·史怀泽。

在书的开头,作者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村庄,“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林成林。春天,繁华像白云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组画面,任何读者在读到这段文字时无不沉醉其中且不由自主的在脑海中勾画出那美丽的村庄。然而,接下来,我们会发现“直到许多年前的有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一切都开始变化”、“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鸟儿到哪里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农场里的母鸡在孵窝,但却没有小鸡破壳未出”。读完这些,心里一个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

当然,以上的村庄只是作者“明天的寓言”,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的感到这个想象中的悲剧可能会很容易的变成一个我们大家都将知道的活生生的现实。

春天是生命的开始,是希望的摇篮。但在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中,“春天”的前面硬生生放了个形容词“寂静”。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清晨早起,原来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美妙歌声,而现在却只是异常寂静。鸟儿的歌声突然沉寂了,鸟儿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色彩、美丽和乐趣也因某些地方尚未感受其作用而被忽视,以至现在鸟儿悄然绝迹。”这是作者对于当今环境的感慨。或许,我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但这并不是作者在无病呻吟,而是被生活搞得麻木而疲惫的我们根本没有心思去留心周围的环境。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位身患绝症的美国女作家,年轻时在野生生物调查所工作,这使得她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在当时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疯狂思想统治下,提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这种思想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然而她做到了!正是这位身体和精神上饱受折磨的柔弱女性,用自己的生命在向全世界呐喊,喊醒了懵懂的人类。

《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1964年春天,蕾切尔·卡逊逝世后,一切都很清楚了,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她的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化学药品之战永远也不会取胜,而所有的生命在这场强大的交叉火力中都被射中。使用化学药品的问题很多,却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

《寂静的春天》出版了50个年头了。在这50年,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并且随着全球化的浪潮,覆盖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一种又一种化学物质在实验室里合成,然后喷洒进农

田、喷洒进树林、喷洒到草原,它们进入水体,进入鱼和各种动物的体内,进入我们人类的体内。更可怕的是,这些自然界没有的人工合成品还有自我生成的能力,它们甚至可以在空气和阳光的催化下,自我产生新的化学品种类——技术的迅速变革让我们感到焦虑,老年人更容易成为被时代列车落下的人,可是,我们的身体,却尤其没有为这迅速的变化做好准备。至少200万年的演化才生成现在的人类,但是当今的人体,却要在短短几十年甚至几年时间里,应对以往数十万年才遇到的物质变化。

环境问题,在作者提出50年后的今天仍是一个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但我们至少有一部人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在努力为改善环境出谋划策。试想,如果这50年我们没有做任何减少污染的措施,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意识到有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能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付诸行动去改变自己以前的不良做法,这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当今社会的诱惑太多,为了金钱、利益,很多人宁可顶着危险,置环境问题于不顾。蕾切尔·卡逊指出了化学药物DDT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潜在的危害,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类似的问题仍然屡见不鲜,劣质奶粉、地沟油、毒豆芽等让人们触目惊心,还有最近的皮鞋酸奶、皮鞋胶囊,那些不法商人为了个人利益,竟然伤害自己的同胞,甚至是那些刚出生的婴儿,那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啊,真的让人难过!

最近几年,环保也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意识。但是如何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和

谐发展。虽然这是根本解决方法,但说起来就显得有些空洞,如何才能顺应自然规律、和谐发展,其实也不是一下就能讲清楚的。但最基本的,我们必须从自身的思想观点的改变开始,对待自然,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纵容人类的欲望。我们要时刻想到我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待自然就需多一些爱护,少一些破坏。同样,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一颗爱护环境的心。只要我们多动脑,多想想如何为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这份力量很小,我们都为环境保护做了一个不可忽略的贡献。

看完了全书,我感叹于蕾切尔·卡逊的勇气,和全书书充实的信息量和广阔的知识面。她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包括她看问题的全面性与合理性,包括她的勇敢,包括她对大自然、对人类同胞的爱!《寂静的春天》是她带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

第三篇:《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春读书笔记}.

聆听自然的呼唤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雷切尔〃卡逊(Rachel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但她是以她的小说《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那儿度过童年。她1935年至1952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在此期间,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著作,如《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环绕着我们的海洋》,这些著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

正文:

《寂静的春天》一书在高中时就有耳闻,大概知道些内容,而自己本身是个不太爱看名著的人,迟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把它踏踏实实看完。而毛概课上,从老师给的阅读书单中,《寂静的春天》从名字看来最富有诗意,也最能激起我的阅读兴趣,所以才选择本书。

初次见到这本书的时候,素淡的封面,给人一种淡淡的哀凉。《寂静的春天》以一则明天的寓言开始。寓言里如桃花源般虚构的城镇,在人类定居之后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各种动物和孩子不断地死亡,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蕾切尔〃卡逊通过大量充分的科学论证,表明这种由杀虫剂所引发的情况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它们污染了水源、土壤,破坏了从植物、浮游生物到鱼类、鸟类、兽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卡逊说:“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许多这类化学杀虫剂都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的降解速度缓慢,危害持久。还有一些脂溶性的化学品,比如DDT,能够在

动物的脂肪组织中进行富集,即使每次摄入的量很低,时间长了也能累积到很高的浓度。而且,这些药剂在喷洒时在空气、风的作用下,使受影响的范围不断地扩大;在雨水的作用下,会使药剂溶于水中,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或渗透到地下水,水的地表径流使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大……杀虫剂的使用不仅对动物、植物等产生伤害,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在书中大量的事实进行了论证。在佛罗里达州,两个小孩发现了一只空袋子,就用它来修补了一下秋千,其后不久两个孩子都死去了,她们的3个小伙伴都患病,因为这个袋子曾用来装过一种农药,叫做对硫磷的有机磷酸酯。另外有一次,威斯康星州的两个小孩(从兄弟俩),1个是在院落里顽耍,此时他的爸爸正在给山药蛋薯喷射对硫磷药剂,药雾从连接的地里飘来;另1个随着他爸爸游玩跑进谷仓,又把手在喷雾器的喷嘴儿上放了一下子,也中毒了就在当天晚上,两个孩子死了。像这样的事件很多,对人类带来的伤害也是永久性的。

然而,使用了杀虫剂也并不一定能把害虫杀掉,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虫的猖獗。大量使用杀虫剂使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人们不得不又研制新的化学药剂来杀虫,这样不断地研制、不断的杀虫,最终产生的化学药剂成分越来越复杂,带来的伤害也会越来越严重,人虫之战永远无休止。使用化学药品的问题很多,却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正如阿伯特〃斯切维泽所说:“人们恰恰很难辨认自己创造出的魔鬼。”而发明和运用它们的生物学家们,不可能不明白这些化学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也不可能不明白它们对人类的未来会

产生怎样的影响。究竟是人类的未来重要,还是一时的功利重要?然而,我们从不静下心来思考,因为急功近利已经是主流的文化了,因为创新已经没有了文化和思想的束缚了,因为我们的观念里面,只有利益,没有责任了。这是文明的悲哀,也是我们自己的悲哀。

我们想要消灭昆虫,却不去想能消灭昆虫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灭我们。众所周知,我们用动物来做新药物的实验,然后再去看它在人类身上的疗效。我们不难由此推出动物和人类在作为生物的属性上是相通的,最简单的是,我们有一天都会离开这个世界,迟早罢了,有些动物比我们的生命短,有些比我们的长,人类作为生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而对于那些能消灭一种动物的东西,我们怎么就能够熟视无睹呢。因为工业化吗?因为对利益的追求早已让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吗?

1948年美国“多谎拉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一场海湾战争,将碧波万里的地中海几乎变成了死亡之海。原油覆盖着人类生命的摇篮,扼断了海鸟们的生存之路。一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给人类留下难以医治的后遗症,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正是由于人们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这样的教训举不胜举。环境污染以每周一种的速度在灭绝着生物!人类自钻木取火发明熟食即开始有文明,经过一万年演化至十九世纪末,也还保持能与自然相处和谐状态;自蒸汽机发明后,进入科技时代以至今日,已进步到全球资源逐渐耗竭,把地球遗留给我们里珍贵

遗产无知的浪费了。虽有一部分有知有觉的学者人士已经提出呼吁,可是效果并没与想象中的那么好。问题只见日益严重。这样人类将会祸延子孙,咎由自取!故我们领悟到科技日益发达,只为满足人类一时的私欲,但会制造更多负面永久不良的后果;而最后终将走入绝路。

古人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所谓天,是天道也;自然也。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灭亡了,这个恶果应归功于人性自私、贪、欲,只图生活上物质享受,想得到更好的,更多的,而只为本身利益,不顾他人及一切。我们明知杀虫剂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态平衡,但却还在大量使用杀虫剂;我们明知空调、冰箱等电器对臭氧层的破坏十分严重,却还在大量使用;我们知道汽车尾气破坏臭氧层,却还在不停的购买私家车;有些企业明知许多废弃物不经处理会对河流土壤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还是在随意排放这些废弃物,因为这样处理的成本低……

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人们真的不怕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是人的贪欲和侥幸心理在作祟。一方面,眼前带来的经济利益比起长远的环境效益更能刺激人们,对于人的贪念更具有吸引力。在以环境为代价得到的经济利益面前,人们妥协了,选择了接受物质享受。人性中的自私使他们只为本身利益,不顾他人甚至是后代。另一方面,大多数人的侥幸心理安慰自己说,并没有那么可怕。而当一次次的环境灾难发生在眼前的时候,他们又安慰自己说,那是自然现象,并不是使用化学物品的缘故,并不是环境的污染导致的,并不是我们的错。所以,人类在侥幸心理下仍安心地做着破坏着环境的事。除此

以外,人们对于生命的错误对待也是原因之一。人们认为植物不及人类重要,动物不及人类重要,我们喊出“以人为本”的口号,但是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也是其他动物的家园。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我们只是地球的使用者,而不是主宰者。我们没有足够认真地审视与我们相同的生命个体。

“现在,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但是这两条道路完全不一样,更与人们所熟悉的罗伯特〃福岁斯特的诗歌中的道路迥然不同。我们长期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很容易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个叉路——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叉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我想象着卡逊写作《寂静的春天》时的情景,强忍着切除乳房的痛苦,同时还接受着放射治疗……在书出版两年后,她逝世于乳腺癌。从某种意义上说,卡逊是在用她的生命来写作,也是为世间的所有生灵而写作。她惊醒的不但是她的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化学药品之战永远也不会取胜,而所有的生命在这场强大的交叉火力中都被射中。使用化学药品的问题很多,却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寂静的春天》将我们带回当下在现代文明中丧失到了令人震惊地步的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毕竟,我们是地球的一员,我们还必须生活在地球上,美丽的自然需要用心去理解,就如美好的环境需要用双手去呵护。

第四篇:《2011春读书笔记评比方案》

2011春读书笔记评比方案

五里中心小学2011.5.20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方法、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要及时做好笔记,目的是鼓励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习作素材。同时促进教师认真指导并检查督促学生做好此项工作。经研究决定,每期举行一次全镇性的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评比分为校级与镇级两个阶段进行,校级、镇级评比各班都要参与。在评比过程中,教导主任或骨干教师代表互相交流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每个语文老师要记录好“整体情况、存在问题、整改建议”,以便今后能及时改进、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春读书笔记}.

一、校级时间:5月25日(周三)

镇级时间:5月27日(周五)8:00—9:30作业评比。9:40-11:00读书笔记评比。

二、校级参评数:每班10位学生笔记本。

镇级参评数:每班5位学生笔记本。

三、校级评委:相应的科任教师(年级交叉)进行评比。组长组织相应的科任教师(年级交叉)进行评比。一年级评二年级,二年级评三年级,三年级评一年级,四年级评五年级,五年级评六年级,六年级评四年级。镇级评委:。教导主任或骨干教师代表。详见《镇级读书笔记评

委安排表》

四、关于奖励:

1、一、二、三等分别奖3、4、6名(校级),8、10、12名(镇级)重在精神奖,颁发奖状。获一等奖的读书笔记展示在学校宣传栏上,给各班学习。

2、语文老师(或指导教师)按绩效工资方案的有关规定奖。

校级奖励:

1、一、二、三等分别奖3、4、6名,重在精神奖,颁发奖状。获一等奖的展示在学校宣传栏上,给各班学习。

2、科任老师按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别奖3、2、1分。镇级奖励:

1、一、二、三等分别奖8、10、12名,重在精神奖,颁发奖状。

2、科任老师按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别奖3、2、1分。

四、地点:五里中心校西楼办公室

附件:读书笔记评比标准

读书笔记评比标准

五里镇中心小学

2011.3.3

1、读书笔记簿面必须用汉字书写:学校、班别、姓名.(如用硬皮笔记本,可在内页第一页)。否则降低一等处理。(10分)

2、读书笔记簿面、内页都整洁,布局合理,字迹端正工整,没有或甚少涂改现象。最好像手抄报一样,版式版面设计活泼新颖。(30分)

3、读书笔记内容丰富多彩,但重点是好词佳句,三至六年级适当涉及一些精彩段落。(30分)

4、参评的读书笔记页数足够。(30分)

附:

读书笔记评比标准2011年.doc

2011春读书笔记评比评委安排.xls

读书笔记评比评分表.xls

第五篇:《2015春余文勇读书笔记》

再读《旁门正道》

又看到杨东老师著的《旁门正道》,说实话,初读的的时候,比较泛泛,现在有时间,就细读起来。

“一只蜜蜂,望见窗外的鲜花,在窗户玻璃上嗡嗡乱撞,却不知旁边的窗户才是开着的„„”。看到这几句话和封面上的图,回想自己在生活中和教育改革中走的路,不正像这一只“在窗户玻璃上嗡嗡乱撞的蜜蜂”吗?想到这我联想到了一段小插曲。

我家离街有一段距离,走路呢又很远,于是常常上街后我都坐街车回家,坐街车到家可以在两个站口下车,在大门的前面一站下车,就往前走一段距离就回家了,如果在大门的后面一站下车。就倒走一段距离才能回家。我每次回家都习惯在前一个站口下车,再往前走一短距离就是了。在一次与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