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独行侠享受or折磨?

面对组织快速变迁,不论是崇尚个人主义的one man show,还是苦往肚里吞、默默完成任务的人,这两种极端性格的独行侠,在职场上将会越来越难以生存。如何检视自己是不是职场上的独行侠?万一我真的具有独行侠性格,该如何改进?
  
  去年第12期的《职场》杂志介绍了舒茨博士(Dr.Schutz)的基础人际关系方向一行为理论(Firo―B)(文章和测评请见http://blog.sina.com.cn/m/staffers)。根据Firo―B理论,含纳(inclusion)有表达和需要两个纬度,得分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的人际交往表现和需求。试着分辨与接受周围的人以及自己的人际交往习惯和需求吧,你将会和别人相处得更愉快。
  
  高表达、高需要: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Lulu和同学约定周末聚会不带老公。她老公得知消息先是无语,几秒后长吁短叹,如此反复几回,最后忧虑地看着Lulu问:“就不能带家属吗?就非要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吗?”
  渴望归属于某个组织、成为其中的一员是人的本能之一。最近,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缺乏归属感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抑郁症的危险。按照Firo―B理论,Lulu的老公是个有着很强含纳需要的人。
  职场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喜欢在能参与讨论的环境中工作,喜欢有机会和别人接触,并展现他们的社交手腕,热衷于各种社会团体和聚会,经常是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一旦需要单独工作,他们会非常沮丧。如果只能一个人待着,他/她会给电话簿上的每一个人打电话,孤岛生活会让他们生不如死。周围人的注意和认可会激励他们的热诚、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为个人的社会需求找到健康的出口,比如参加社会团体、志愿为社区活动出谋划策、参加集体旅游、发起派对、打电话等等。
  发展自我,比如培养某些个人兴趣,来享受安静和独处的时光。
  找机会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比如在论坛或聚会上发言。
  寻找可以当领导的机会,不是为了影响他人和权势而这样做,只是为了曝光和突出自己。
  接受这样的观点;其他人可能不像自己那样把组织看得很重要,这是合理的。
  当一个人越来越多地让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这些行为就会给他带来愉悦,这种愉悦感会让他进一步重复这些行为,最终变成一种习惯。
  
  审视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当处于自己行为的安全圈内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很舒服――行为的安全圈就是自己最习惯的方式――通常人们也不太希望去改变什么。但这些行为很可能会限制人际关系的有效性或者妨碍你在其他方面的重要需求。
  尝试着调整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表现吧,或许糟糕的情况很快就能有所改观:
  过分延伸与他人之间的活动,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
  在别人需要独处时,用自己永不知疲倦的社交需求来打扰对方。
  在团队中过分投入以致惹怒其他人。
  有时,强烈的归属需求只为了防卫可能遭受的拒绝和忽视。
  
  低表达、高需要:被需要的感觉真好
  
  “我好像总是等着大家来跟我说点儿什么,而常常忘了告诉大家我知道的最新消息和那些我希望分享的消息,我不想离群索居,只好打开话匣子。”小磊是一个典型“表达”分数低、“需要”分数高的例子。这种含纳类型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带给别人孤僻、不易相处的假象。
  其实,对他们而言,“邀请”很重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周围全是这样的人:在研讨会的间歇盯着一幅画猛瞧的人,坐在位置上盯着电脑一言不发的人,在茶歇时不停发短信的人……他们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平静,一旦上去搭讪,他就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粘着你。
  通常内向的人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多。这一群体强烈希望被组织所接纳,但总在等对方先做邀请。
  
  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在工作或者休闲活动中,把被接受为团队的一分子作为生活中常规的一部分。
  建立一个知识基础,那就是鼓励其他人把你选出来:
  找机会做公开的演讲,比如在论坛或者其他的娱乐活动中。
  和那些鼓励、支持你参与团队生活的同事和朋友交往。
  
  审视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等待其他人的邀请而不是自己采取主动,让自己觉得受欢迎。
  当其他人把你排除在外时感到难以接受,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们要怠慢你或和你冷战。
  因为感到自己有义务而被小组会议和活动过分束缚住。
  害怕被拒绝导致你避免追求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高表达、低需要:我并不像上看上去那么容易接近
  
  “我可以对每一个人都很友好,但要做我的朋友却不容易:不熟悉的人总是认为我很开放,对这一点我很不解。”Sarah是一个外向友好的女孩子,处理各种人际交往游刃有余。这帮助她获得了她想要的那些人际关系网,但也导致很多误解。当有些人试图回应她的热情时,发现她总会找各种借口回绝他们的邀约。在交朋友和发展亲密关系这个问题上,Sarah是一个相当谨慎的人,牢牢地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像Sarah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可以施展社交技巧并从中获益,但也需要很隐私的空间和独处时间。他们好像是团队中的发光体吸引着其他人,但当别人希望将这种关系延伸到工作环境之外时,他们开始变得警觉和挑剔,将会采取行动延缓或阻止这种关系的扩散。
  
  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找到足够的自主时间来平静自己。
  以一种友善的方式告诉其他人你需要更多的独处时间。
  为了避免太多人向你伸来欢迎的手臂而变得精疲力竭,要学会说“不”。
  
  审视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可能很难找到一个方法既可以运用你的社交技巧又可以保持自主自在。
  选出要加入的团队并决定参加的频率对你而言将是个难题。
  对待社交不一致的态度可能会遭到其他人的批判。
  在团队活动中要发挥一个主导角色的热情可能会被误解为想要支配什么。
  
  低表达、低需要:千里走单骑
  
  “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让我参加他们的活动和项目?我只想一个人待着做完我的工作!”相比在大公司大团队,小枫更喜欢在一些小团队中工作。他不断地想要避开那些让他浑身不自在的人,比如每天中午张罗着一起吃饭的同事们。当然,他也有三两好友,隔段时间打个电话,但他对朋友是出了名的挑剔。
  你周围一定有“小枫”存在,有点儿孤僻、害羞,甚至自闭。千万别试图去“拯救”他们,因为那对他们是种“打扰”。他们对组织天生没有太多热情,独立不被打扰的工作环境会非常吸引他们。他们不喜欢被关注和重视,常常以一个幕后英雄的形象出现。别人的接纳和接纳别人同样让他们觉得不自在。即使被拉着参加团队野餐,他们也是吃得多、说得少,往往是最早离开的那个人。
  
  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做到最佳对两个纬度得分很低的人来说,不光意味着尊重个人习惯,还意味着在适当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工作或生活中有限化社交联系,别让自己因为和太多的人打交道而精疲力竭。
  直接告诉其他人(当然,还要有点儿策略),为了更好地工作,你需要一些私人空间。
  找一些独处的时间让自己“充电”,例如,利用午饭的时间自己出去走走。
  在需要社交时还是做出点儿妥协吧。
  通过与同事聊天和参加活动来向他们表明,你有兴趣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审视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希望拥有私人空间的习惯可能会被误解为你对其他人缺少兴趣,甚至傲慢自大。
  很难理解组织中有些人非常看重成员关系。
  当你成为注目焦点时,会觉得很尴尬,即使别人的关心很真诚,你可能也会觉得有些虚伪。
  对人际关系的低需求很可能是因为你对被拒绝的恐惧,所以在其他人拒绝你之前就拒绝他们。
  当然,你的个性会让你失去学习和为团队做贡献的机会。
  
  有趣的研究发现
  
  1.虽然数据表明独生子女和含纳需求的程度高低上有直接联系,但拥有“高含纳需要”的人比那些“低含纳需要”的人更有可能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
  2.“职场太太”与“全职太太”相比,她们在含纳的两个纬度――“表达”和“需要”上的得分都比较低,而“职场太太”的老公在这两个纬度的得分也明显低于“全职太太”的老公。
  3.根据1974年一个大规模的高中生的测评结果,9年级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含纳表达”和“含纳需要”分数,而12年级的学生具有更高的“情感表达”和“情感需要”分数。舒茨博士认为这项发现可以作为团队和个人发展进程的佐证一领导力是从含纳开始、经由控制到达情感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