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断层解剖学;教师;教学
论文摘要: 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的建设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影像设备越来越先进,影像诊断学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人体断层解剖学知识,从而使断层解剖学成为医学生继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后的又一门人体解剖学课程。我校于2001年对影像学专业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并不断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工作,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1.教师应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
断层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种方位断面上器官和结构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形态科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同时对每个断层的器官结构位置毗邻关系以及各个断层间的变化都应了如指掌。因此,我们先后选送中青年教师全脱产到山东大学医学院及其举办的断层解剖学学习班学习,以丰富教师的解剖学知识。
2.教师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标本让学生观察,所以教师应该具备熟练的标本的制作技术,如分离脑、肺、肝等主要器官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熟悉断层标本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磨损情况,标本的变异情况等,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指明。
3.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临床知识
一个合格的断层解剖学教师,不仅要知道解剖学知识,教授尸体断层解剖知识,更应该了解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包括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特点及进展,能熟练讲授DSA、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的器官结构。因此,我们进医院影像科学习正常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同时了解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讲授时能使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建立以疑难问题为中心,学生自行观察在体器官、断层标本、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并对照CT、MRI图像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1] 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1.设立“疑难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在实验前给学生出几道能概括实验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通过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树立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实验课要让学生观察在体标本,反复在大体上模拟做断层,再结合断层标本让其知道断层标本上结构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最后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进行比对。让学生明白学习断层解剖学不能光知道一个器官的整体,也不能光从断层到断层,而应该让学生建立起“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3.断层标本与影像图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实物标本的观察和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是重要的内容。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观察每个器官的立体结构及平面结构,再通过CT及MRI图像一一进行比对。这样从大体标本到断层标本,从断层标本到CT及MRI图像,反复进行观察。从而达到记忆CT及MRI图像及断层标本上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习影象诊断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实验条件和教学设备
1.模型、挂图、标本及CT、MRI图片
实验室内必须具备足够数量及较高质量的教学标本,这是完成一次实验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我们根据教学计划提供和断层解剖学相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盒装的系统化的断层标本及临床正常的CT、MRI图片。同时准备相当数量的模型和挂图,因为有些结构不能在标本上直接观察,必须借助模型或挂图来显示。
浅析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一)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