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成语 第 82 页
-
《天子无戏言》成语故事:
周
成王与弟弟叔虞闲聊,一时高兴拿起树叶开玩笑要 分封给他。叔虞 -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hé shì zhī bì,suí hóu zhī zhū 查看详情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成语故事:
春秋时珠宝匠
卞和发现一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只有楚文王识货,这块玉叫“和氏璧”。“汉东之国”姓姬的隋侯救 …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查看详情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
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 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 -
《傍若无人》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王子敬从会稽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
名园就去参观,碰见顾辟疆在园内设宴 畅饮,王子敬游遍整个园 … -
《不怀好意》成语故事:
武松自杀了潘金莲与西门庆这对 奸夫淫妇后,被官府判望流放,套上枷锁,由两个 -
《兵出无名》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 刘邦趁项羽北上攻打齐王田荣时从 -
《出山小草》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谢安从隐居的
东山出来在司马桓温那里 做小官,一个人送草药给桓温。桓温拿出 -
《一代楷模》成语故事:
隋朝末年,隋场帝穷兵默武骄奢淫意。
好大喜功,先是开凿大运河,后来几次兴兵东征,大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子大多数被抽调修河、当兵。土地无 … -
《东方千骑》成语故事:
从前漂亮的
采桑姑娘 罗敷在路上遇到一个行为不轨的太守,太守想调戏她并想拉她回府。罗敷 -
《食指大动》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人送给郑灵公几只大甲鱼,大夫
子公听到消息,对公子归生说只要他食指大动就有美食可吃。公子归生与子公一起去赴甲鱼宴,郑灵公十分反感他,就 … -
《酒后无德》成语故事:
大观园又聚会了,李纨负责组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姐妹
在一起喝酒聊天。在酒席中,王熙凤诉说家难当难管,平儿帮不了什么忙。李纨则为平儿< … -
《王祥卧冰》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
琅邪临沂人王祥特别孝顺父母。父母生病的时候,他一直都 衣不解带地伺候在父 … -
《白衣送酒》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彭泽令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为
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从此躬耕终生。有一年重阳节,因为家贫没酒喝,心情特别烦闷,独自在篱笆边散步,忽见 … -
《桀犬吠尧》成语故事:
西汉景帝时,有个名叫邹阳的文士,“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起初,他和文学家枚乘等人都在吴王刘濞手下做事。因他们不但有文才,而且也有口才,所以很受器重。后来,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不愿随从,便上书劝谏。可吴王刘濞听不进 …
-
《桑中生李》成语故事:
从前在
南顿农民张助捡到一颗 李子核,拿回家种在空心的桑树上,很快就 -
《牖中窥日》成语故事:
褚季野对孙安国说:“北方人做学问,
渊深广阔而 博杂。”孙安国回答道:“南方人做学问,清明通达而简洁扼要。 …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查看详情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生是否学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
《木人石心》成语故事:
故事晋朝有个名士叫夏统;多才
善辩,很有名气。当时,许多人劝他出来 做官,都被他拒绝了。 一次他到京城 …
-
《火树银花》成语故事: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
-
《截发留宾》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范阳孝子范逵去陶侃家投宿,陶侃有名气,但家里清贫,与母亲湛氏
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陶侃发愁了,湛氏把自己的长发剪下,让儿子拿到市场上卖 … -
《学而时习之》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 -
《薪贵于桂》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
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 守宫门的 -
《庙堂之量》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氏族人
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向东晋王朝发起进攻。谢安奉命率8万大军迎战,他指挥有方,经常大胜苻坚。一次他同客人下棋, -
《后来之秀》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年轻官员王忱去拜访他的学者舅舅范宁,刚好张玄也在范家,张玄摆出一副老前辈的架势,想叫王忱给他施礼,王忱没有理他。范宁责怪王忱,王忱认为老前辈应该谦逊。范宁认为王忱年轻有见识,真可谓后来之秀。
… -
《埋轮破柱》成语故事:
东汉初期,梁冀专权破坏朝政,光禄大夫张纲奉命去惩治
贪官污吏, 他出了都城洛阳,就把自己 … -
《假仁纵敌》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
宋襄公十分羡慕霸主 齐桓公,自己也想称霸。于是 -
《千金之子》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楚国人范蠡因助越王勾践复国有功,他担心勾践会借故杀他,就逃到定陶
改名换姓就地经商。他的小儿子在楚国 -
《阳关三迭》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太子宾客刘禹锡每天上朝时路过一个平房,听到一个卖烧饼的男子哀叹地唱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 朝雨< … -
兴丞相叹 xīng chéng xiàng tàn 查看详情
《兴丞相叹》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人李斯年轻时担任一个
郡吏,看到 官房茅厕有老鼠在偷食粪便,看到人来了,赶紧逃命。后来他 … -
《三尺童子》成语故事:
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到南宋朝廷“
议和”,希望南宋朝廷俯首称臣。秦桧积极鼓吹接受 金人的条件。抚州军 … -
《蛲蛔之死》成语故事:
蛲虫和蛔虫都是人体的寄生虫,他们潜藏在人的身体里,大都寄生在人的肠胃里,日夜不停地吸吮血浆和脂肪,让人得病,逐渐让人致死。人一旦死去,蛲虫和蛔虫也就干枯而死,因此寄生虫的生命不会长久。
… -
《率兽食人》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搞得民不聊生,百姓
流离失所。孟子到各国游说放弃战争施行仁政。孟子对梁惠王说:“你厨房内有肥肉,马厩里有壮马,老 … -
《生而知之》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被人们认为天生的聪明,自从
娘胎里出来就能对天下万事万物 无所不知< … -
《白发郎官》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
汉武帝去巡视 郎署, 见到 -
《杀妻求将》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卫国人吴起到鲁国拜曾子为师学习兵法,后
做官负责为鲁国 练兵。吴起当官后娶了齐国漂亮女子为妻 … -
《江郎才掩》成语故事:
南朝梁时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成为一个 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后来他 … -
《去梯之言》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
刘表把新野送给刘备,让刘备抵御曹操。同时 准备让次子刘琮继承自己的位置,这让长子刘琦感到处境 … -
《一顾之荣》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著名
相马专家 伯乐路过虞坂见一匹 良骥拉 … -
《一身是胆》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
汉中。黄忠于 定军山斩夏侯渊,曹操亲领大军至汉中。一次,曹军运米至北山 … -
《七情六欲》成语故事:
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
… -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bào sǐ liú pí,rén sǐ liú míng 查看详情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成语故事:
五代时期,梁朝名将“
王铁枪”王彦章跟随梁太祖朱温 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深受重 … -
《辞金蹈海》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军队攻打赵国,齐人鲁仲连以利害劝说赵魏两国大臣,阻止秦昭王
称帝,并表示如果秦昭王称帝,他就跳海而死。秦军败退后,赵国的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zǔ shù yáo shùn,xiàn zhāng wén wǔ 查看详情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成语故事:
尧是传说中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他体格魁梧,聪颖仁爱,
光明磊落,虽生长在帝王富贵之乡,却谦逊节俭,宽容礼让。他在位期间,是古代传说中最理想的 -
《光恶不善》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大将闻仲太师的十绝阵被
姜子牙破了六阵,就只好向罗浮洞飞去请 赵公明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查看详情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查看详情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
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 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 …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 查看详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语故事:
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
杀人。一天,厨师送上来熊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两个宫人奉命把尸体装在筐里,抬到宫外去埋葬。 正好,尸体被赵盾、 …